為了追蹤上市證券的價格變化,一般資訊來源如媒體、股票經紀及在線供應商,都會發布股票/認股證的「每日價格變化」。
然而,「每日價格變化」卻未必能準確反映認股證價格變化,原因是認股證交投不及股票頻繁,故此認股證的前收市價,很可能是對上一天早上、兩天前,甚至一星期之前的價格。
上例可見一隻股票與其相關認購證與最後交易價格的對比。在藍圈內,股價出現變動,認購證價格卻沒有變化,這是因為期內該認購證的買入及賣出價雖隨著正股價格上落,但認股證並沒有錄得成交,因此其「最後交易價格」亦維持不變。
計算認股證價格變化的最正確方法,是觀察其於某段時間內的買入價變化。買入價為投資者可以沽出其所持認股證的價格,因此最能正確反映有關認股證的實際價值。
下例列出兩個計算認股證價格變動的方法。在第一個例子,投資者知道認股證價格比對之前一個交易日收市價的變化,用以比對其正股的變幅。
大部分資訊供應商均按上例方法計算認股證價格變化。但在此例子中,該認股證的「最後交易價格」(收市價),已是之前一個交易日上午的交易價格,並不適合與相關股票之前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作出比較。
最能準確反映認股證價格變化,是以某段時間內其買入價作出計算。從上例可見,投資者參考認股證於前一個交易日的最後買入價,與最新買入價作出比較,即可發現該認股證與其相關股票價格同步上揚。
香港交易所於2016年7月25日重啟收市競價機制,全日交易時間延長最多10分鐘,在下午4時8分至10分之間隨機收市。由於有關時段並不涵蓋認股證,意味流通量供應者為該些產品報價,只會截至下午4時正。
認股證收市價是參考下午4時的價格,而非競價時段4時10分的正式收市價,所以認股證的升跌幅有機會與相關資產收市價格出現差異。參與者不應將相關資產在收市競價時段內的成交價,與認股證的收市價作比較,因為兩者是不同時間得出的價格。而收市競價成交價的變化,會在翌日開市時才反映在認股證報價上。為免掛出的買盤或沽盤高於或低於市價,最好還是待開市後,參考發行商提供的報價才進行交易。